作者:王曉輝
評價歷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時候,同時代甚至身邊的人我們都看不清楚,何況相隔了十幾個朝代的古人。文物年代久了,會蒙上灰塵、披上銹跡或者掛上包漿,人物也是如此,只不過蒙在他們身上的是由史書記載、小說戲曲、民間傳說等共同編織的“歷史的面紗”。
曹操的面紗可真夠厚的,原因并不復(fù)雜。不論是作為政治家、軍事家還是文學家,曹操都太出色了。歷史學家、小說家、劇作家、普通百姓都關(guān)注他,結(jié)果,一千個人講故事,就會講出一千個曹操,反倒把真正的曹操給淹沒了。從成書于西晉的《三國志》,到金元時代的雜劇,再到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曹操逐漸由一個叱咤風云的英雄變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奸臣。
對曹操形象傷害最大的就是《三國演義》第四回,曹操刺殺董卓未遂,與陳宮一起逃至成皋,投宿在其父的結(jié)義兄弟呂伯奢家。因曹操多疑,誤以為呂伯奢要加害自己,便將其一家九口盡數(shù)殺掉,還對陳宮說了一句讓人背后冒涼氣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p>
《三國演義》的這段內(nèi)容在正史中找不到依據(jù),《三國志》中沒有記載,南朝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引用了孫盛《雜記》的記載,原文是:“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一條史料(我們權(quán)且把它當作史料)最接近《三國演義》的情節(jié),但是曹操也只是在發(fā)現(xiàn)自己殺錯了人之后悲愴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里的“寧”是“難道”的意思,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難道是我對不起人家?不是人家對不起我啊!”羅貫中在曹操原話的基礎(chǔ)上,加了六個字,就變成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至此,曹操的人設(shè)徹底崩塌,這真是歷史的無奈。
曹操的人設(shè)崩塌了,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卻作為成語流傳下來,被用來指極端冷酷自私的處事態(tài)度?!缎聲r代漢英大詞典》的解釋是:Better I betray the people than let the people betray me。羅慕士的翻譯是:Better to wrong the world than have it wrong me! 如果放在情境和上下文中,似乎羅慕士的翻譯更合適一些。
魯迅先生在評價魏晉人物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蹦敲?,曹操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樣?他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呢?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他先是把英雄比作龍:“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p>
羅慕士譯文:
"The dragon," Cao continued, "can enlarge and diminish itself, surge aloft or lie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Enlarged, it creates clouds and spews mist. Diminished, it can veil its scaly form from view. Aloft, it prances triumphant in the upper realm of space. Under the surface, it lurks among the surging breakers. Now in the fullness of spring it mounts the season, like men who would fulfill an ambition to dominate the length and breadth of the land. In this respect the dragon can well be compared to the heroes of the age."
龍是中國人想象中的動物,究竟長什么樣,誰也沒有見過。曹操用龍來比喻英雄,很玄;羅慕士的翻譯,在外國讀者眼里也一定很玄。其實,莫不如直接告訴讀者,英雄就像龍一樣,能屈能伸,能升能隱,得志時能成就事業(yè),失意時能隱忍以待時機。當然,如果真的這樣做,那就不是翻譯,而是改寫了。
隨后,曹操說出了他心目中的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毙略唬骸罢l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羅慕士譯文:
"What defines a hero is this: a determination to conquer, a mine of marvelous schemes, an ability to encompass the realm, and the will to make it his." "Who merits such a description?" Xuande asked. Cao pointed first to Xuande, then to himself. "The heroes of the present day," he said, "number but two -- you, my lord, and myself."
原文是一個排比句,羅慕士的譯文也采用了同樣的句式,鏗鏘有力,一氣呵成。再從英文翻譯回中文:“所謂英雄,就是有征服戰(zhàn)勝的決心、層出不窮的計謀、經(jīng)天緯地的才干、雄霸天下的意志”,與原文相契合。
劉備問曹操誰能稱得上英雄,曹操的答復(fù)是:“惟使君與操耳!”("The heroes of the present day," he said, "number but two -- you, my lord, and myself.")這里需要注意一下“使君”二字的翻譯?!笆咕笔菛|漢時期人們對刺史和州郡長官的尊稱,因劉備曾擔任左將軍、豫州牧,所以也被稱為劉豫州或劉使君。既然使君是個尊稱,而非職務(wù),譯成英文最恰當?shù)木褪莔y lord,相當于中文里的“閣下”。
曹操認為自己是英雄,那是他不矯情;他稱劉備為英雄,那是他慧眼識人。曹操還曾毫不掩飾地夸贊過孫權(quán):“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這樣由衷地稱贊自己的對手,小肚雞腸的人能做得到嗎?曹操的這句話,被南宋詞人辛棄疾直接引用在了《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五十六歲。他寫了一篇題為《讓縣自明本志令》的文章,回顧了自己的志向和經(jīng)歷。他說:“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除了酒后吹牛,有幾個人敢于用這樣的口吻講話?可曹操敢,因為他有這個底氣。
為了成就霸業(yè),曹操不可能不玩弄權(quán)術(shù)和詭計,可話說回來,劉備、孫權(quán)、袁紹,哪一個不是耍心眼兒的高手?只不過曹操比他們更有能力,更會寫詩,手腕權(quán)術(shù)搞得更加高端大氣上檔次而已。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中稱曹操為“可愛的奸雄”,我很贊同,至少,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性情的“奸雄”,比那些只“奸”不“雄”的人強出不知幾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