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譯界許老師是大家高山仰止的學者,但也是常常處于爭論旋渦的風云人物。其實,爭論的焦點就是中國古詩翻譯成外文是否要追求合轍押韻。簡單說,一種觀點認為,不需要刻意押韻,否則會損失原意。許老師則以自己的作品說明意美、音美和形美是翻譯詩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兩種翻譯流派的爭論由來已久,討論起來都立場堅定不移,理直氣壯,互不相讓,聲嘶力竭,甚至個別情況下還傷了和氣。這就是我年輕時聽到關(guān)于許老師的許多傳說的一個部分。
在我看來,這種爭論,就是一種學術(shù)探討,就是開闊眼界,就是翻譯風格的百家爭鳴,對促進翻譯水平的提高是完全有益無害的。試想,如果所有的翻譯遵循一種風格,千篇萬句一律,那將是多么枯燥的一種局面!其實,中文詩歌的創(chuàng)作就有各種流派,翻譯也有不同流派,這再自然不過。不同風格讓我們看到更加絢麗多彩的譯作,何嘗不是一大樂事。且不說詩歌翻譯難度太大,今天人們對許多古詩的今譯就有不同版本,不同翻譯風格的存在完全合情合理。所以,我希望大家繼續(xù)爭論,讓我們的譯文在爭論中升華,讓我們的翻譯事業(yè)在爭論中健康發(fā)展。評論別人的作品容易,自己翻譯難,這是眾人皆知的道理。我更希望人們不僅對他人的譯作評頭品足,更應(yīng)該像許老師那樣,真抓實干,潛心翻譯,不斷給社會提供自己的翻譯作品。
在這里,我要感謝許老師,因為許老師的堅持、韌力,讓我們見識意美、音美和形美的詩歌譯作;因為許老師不懈的追求和不懼壓力的精神,我們看到一部又一部精彩的著作。許老師,我特別希望您不忘初心,永遠激情四溢,引導翻譯風格的爭論向縱深發(fā)展。
許老師憑借100多部譯著和培養(yǎng)了遍布全球的弟子,以翻譯為媒介,常年教書育人和傳承文化。在國際上,為國爭光,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這個記錄保持至今。我估計還要保持很久。許老師的作品介紹世界,傳播中國,講述著中國文化的故事,也讓翻譯界和文化傳播界流傳著中國譯者的美好傳說。預祝許老師繼續(xù)發(fā)聲,發(fā)光,引導翻譯,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gòu)建提供中國智慧。讓我們在向許老師表示崇高敬意的同時,學習許老師的治學精神,以許老師為榜樣,為動力,共同繁榮我國的翻譯事業(yè)。
謝謝大家!
作者:黃友義(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兼總編輯)。此文為黃友義先生在2021年4月18日于北京大學召開的許淵沖先生翻譯思想與成就研討會上的致辭。